单田芳老师去世的消息对于我们这些评书迷们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可能现在00后知道他的不多,也没听过评书,但是对我们这些80后乃至之前的父辈祖辈来说,单田芳老师就是我们心中“天王巨星”!单田芳老师寿至84岁仙逝,一生说过评书近百部,从上古说到现在,无论帝王将相式的袍带书,还是江湖剑侠的短打书,或是近现代的历史书,都十分的精彩!
纵观古今,好像也没有哪位能像单田芳老师说过这么多的书,而且还这么多类别。大师的功力果然名副其实!那么在单老爷子仙逝之际,小编特整理了一份单田芳老师生前说过的评书,下面按照朝代和系列的顺序为您列表,希望以后想听评书的朋友们在听一些系列评书的时候可以连续听。
先秦:
1.封神演义(120回)
2.赵武灵王(90回)
汉晋:
3.楚汉争雄(100回)
4.三国演义(125回)只讲到取西川
5.刘伶传奇(100回)
南北朝:
6.花木兰(72回)
7.从军记(90回)
这两部都是讲花木兰的故事
唐:
8.西游记(100回)只讲到女儿国
9.风尘三侠(80回)
10.侠侣情仇(80回)
风尘三侠与侠侣情仇内容都一样,就是名字不同
11.隋唐演义130回
12.隋唐演义续集(100回)
13.新隋唐演义(150回)
14.说唐后传(60回)
15.大唐惊雷(100回)
16.瓦岗英雄(100回)
17.薛仁贵正东(180回)
18.薛丁山征西(100回)
19.薛家将(180回)
20.罗通扫北
21.秦英征西
从11-21都属于隋唐系列,可以按顺序连贯听,不过有很多地方都重复了。另外秦英征西和 罗通扫北没有正式发布,所以网上找不到。
22.大唐贵妃(50回)
23.风尘豪客(80回)
24.宏碧缘(96回)
25.深宫惊变(50回)
26.安史之乱(40回)
宋:
27.三侠五义(180回)
28.五鼠闹东京(40回)
29.大破冲霄楼(72回)
30.七杰小五义(68回)
31.小五义(400回)
32.白眉大侠(320回)
33.龙虎风云会(320回)
34.龙虎风云会续集(74回)
从27-34都是属于三侠五义系列按顺序收听
35.水浒传(上部)(180回)
36.水浒传(下部)(180回)
37.水浒外传(120回)
38.水莽英雄恨(50回)
39.杨幺传(40回)
水莽英雄恨和杨幺传内容几乎一样
40.说岳后传(130回)
41.铁伞怪侠(100回)
说岳后传与铁伞怪侠内容也一样,都是名字不同
明:
42.大明演义(312回)
43.大明英烈(180回)
44.洪武剑侠图(100回)
45.燕王剑侠(60回)
46.燕王扫北(70回)
47.永乐剑侠(40回)
42-47都是讲从朱元璋到朱棣的故事
48.李自成(120回)
49.明末遗恨(65回)
清:
50.努尔哈赤(57回)
51.话说台湾(150回)
52.三侠剑(400回)
53.续三侠剑
54.后续三侠剑
三侠剑系列评书很长,续三侠剑和后续三侠剑有文字书,但是评书没讲到这
55.连环套(120回)
56.童林传(200回)
57.于成龙(120回)
58.于公案(42回)
59.清官册(200回)
60.百年风云(250回)
61.禁烟风云(50回)
62.林则徐(80回)
63.新林则徐(66回)
64.曾国藩(145回)
65.太平天国(116回)
66.天京血泪(40回)
67.洛阳豪客(20回)
68.新儿女英雄传(40回)
民国:
69.清末风云录(170回)
70.辛亥风云录(172回)
71.民国英烈(150回)
72.大河风流(100回)
73.九一八(100回)
74.九一九演义(50回)
75.许世友(100回)
76.贺龙传奇(300回)
77.乱世枭雄(485回)
78.千古功臣张学良(180回)
79.栾蒲包和丰泽园(200回)
80.平原枪声(60回)
81.破晓记(50回)
82.辽沈战役(30回)
83.根本利益(27回)
84.老店传奇(80回)
85.廊坊大捷(80回)
现代和其他:
86.中国古代奇案故事(17回)
87.今古奇案(60回)
88.十二金钱镖(60回)
89.千山传奇(40回)
90.太平洋大海战(104回)
91.全聚德传奇(50回)
92.羊神传奇(40回)
93.言归正传(105回)
94.且听下回分解(37回)
95.京城神探刑侦档案一生守候(35回)
96.亚运三国(14回)
97.单田芳自传(26回)
98.一生守候(35回)
99.书说雅典(15回)
以上是小编为您列出的单田芳老师所讲过的99部评书。另外还有两部电视剧是根据单田芳老师的评书改编的,一部是大名鼎鼎的《白眉大侠》
另一部是2013年永乐版《隋唐演义》是以老爷子的评书《瓦岗英雄》为蓝本改编拍摄的。
最后,小编写诗一首向老爷子致敬:白眉大侠曾空巷,万民争相看隋唐。欲待下回听分解,世间已无单田芳。
单田芳是我国最著名的评书演员、作家,从1955年开始便开始走上评书舞台,开启了传奇的一生。据不完全统计,单田芳一生之中至少有一百多部作品,不但高产,而且每部都是经典,每一本都好听。然而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单田芳的一百多部评书中,哪本评书最好听呢?网友的答案出奇一致,是《白眉大侠》,原因有三个。
其一,《白眉大侠》是单田芳二次创作的作品。
单田芳的其他经典评书,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封神演义》、《西游记》等评书,虽然也有部分改动,但是主体还是按照原著播讲的。这个很容易理解,单田芳不是那些随意改编名著的那些导演,他更加忠于原著,给听众形象生动展现了原著,帮助大家领悟名著。
《白眉大侠》是单田芳根据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小五义》、《续小五义》等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改编的评书作品。单田芳大师将枯燥的古代白话文小说改编成脍炙人口的评书,同时他又加入了自己的想法、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白眉大侠》改动比较大,但是却是朝着好的方向修改的,老百姓更加喜闻乐见。
其二,《白眉大侠》塑造的书筋房书安活跃了气氛,带给人们乐趣。
“细脖大头鬼”房书安,原本只是《续小五义》中的反派小人物,出场不久便被徐庆一脚踢下悬崖摔死了。然而单田芳却让房书安“活”了下来,将其洗白成一个改邪归正的丑角喜感人物,还给他安排了大量的戏份。
房书安原本是江夏三鬼之一,见人就说他是徐良的干爹,后被徐良抓住砍了鼻子。他为了活命,反而拜徐良为干爹。徐良当时才二三十岁,却有了一个四五十岁的干儿子。你说可笑不可笑。
房书安的外貌也可笑,脖子细,头大,还没鼻子,开口说话更搞笑,没说话先拉鼻儿,还漏风,单田芳大师每次模仿房书安说话,大家不笑也笑了。
因此,房书安是《白眉大侠》之中的书筋,是书中的润滑剂,还是一个福将,每次碰到危险、困难都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如果评书中没有房书安,将会失色一大半。
其三,《白眉大侠》中的主人公徐良比其他小说评书中的主人公更讨人喜欢。
房书安被塑造得非常成功,参与了大部分事情,但他毕竟不是主角,一部评书好不好还得看这部评书中的主角怎么样。
徐良,长相便非常奇特,一对特别显眼的白眉毛,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人怎么可能长成这样?因此,徐良作为主角,第一奇,奇在长相,他有一对独有的白眉毛,开封府众人及正派江湖豪杰亲切地称呼其为白眉大侠。
徐良第二奇,奇在性格诙谐。大部分小说中,主角都是一本正经的形象,如三侠五义中的展昭、白玉堂,隋唐演义中的秦琼、三侠剑中的胜英等主角。
然而,徐良却和这些主角大不一样,他兼具白玉堂的武功和蒋平的足智多谋,不但武功高强,还有许多花花肠子,鬼主意多,对自己朋友爱开玩笑,对别人则是“阴谋诡计”不断,令人防不胜防。如房书安,逢人便说他是徐良的干爹。徐良后来将房书安抓住后,为解恨,于是将房书安的鼻子给削了,并收其为干儿子,令人啼笑皆非。
因此,徐良是一个不一样的主角,一个非常特别的主角,人见人爱的主角。
结语
单田芳的一百多部评书,每一本都是经典,每一本都好听,其中最好听的是《白眉大侠》,这是众多网友公认的,理由是以上三个原因,《白眉大侠》是单田芳老先生二次创作的经典之作,这部评书中的两个人物徐良和房书安都塑造得很成功。
相关问答
第一部、《刘秀传》(田连元本)第二部、《响马传》(陈青元本)第三部、《薛家将》(黄佩珠本)第四部、《杨家将》(刘兰芳本)第五部、《岳飞传》(刘兰芳本)第...
随唐演义,大明王朝,百年风云民国风云岳飞传,杨家将,朱元璋演义等随唐演义,大明王朝,百年风云民国风云岳飞传,杨家将,朱元璋演义等
肯定有,日本评书会把精日分子当笑料来讲,他们会说:“某些中国人不知羞耻,这些人其实就是以前的汉奸投生过来的,这些人可能曾经是猪狗,这些人就是中国人骂过...
袁阔成先生,有名评书艺人、有名评书演员、知名评书大家、评书艺术大师、评书表演艺术家、评书泰斗,“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是他与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的合...
清代以前北京并无评书技艺的记载,通常人们把大鼓书说唱简称为“说书”。明末清初南方发达的评话艺术也影响到北方,南方评话艺人柳敬亭被宫廷或亲王召至北京献...
了解三国历史的话当然是看《三国志》这本书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一本。这本书对历史的还原性很强。而所谓的评书是根据明代小说(也就...
那您说他说的《三国演义》是不是真的历史呢?那另外的几位大师说的《X家将》是不是真的历史嘞?!那您说他说的《三国演义》是不是真的历史呢?那另外的几位大师说的...
大明演义~讲的是大明王朝朱洪武建立过程,直至崇祯皇帝死亡后明朝灭亡的故事,三分历史,七分故事。大明英烈~主要讲述朱元璋参加推翻元朝起义军,率领徐达等二...
张少佐的《大明剑侠》和《豪气惊天》,主要讲的是马清风和宋玉(字光明)和龙宝山一起平灭古林苍松林的故事,中间还穿插着张三丰的故事,张少佐的《大明剑侠》和...
谢邀,评书作为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属于民族的,更是属于平民大众的,它以当世或历史名篇名著为依为据为由,吸收民众口口相传的素材和民俗民情及民意,潜心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