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敬伯
马敬伯(1932~2013.02.26),男,中国天津人,原名马景伯,1946年正式从艺后改名马敬伯,著名相声演员。马敬伯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之侄,相声演员马桂元之子,是马三立亲自教授过的后辈演员。1950年拜侯一尘为师,同著名相声演员赵春田、于春早、白银耳为师兄弟。马敬伯的表演以马派风格见长,擅长贯口活,代表作有《开粥厂》、《夸住宅》、《大保镖》、《白事会》等。2013年2月26日早上5时26分,马敬伯同志在吉林省医院病逝,享年81岁。王宝童
王宝童(1922.10 ~ 1983.10),国内著名相声演员。自幼与侯宝林、白全福随“云里飞”在天桥撂地表演滑稽戏,后改说相声,1942年正式拜朱阔泉为师,与侯宝林、王凤山为同门师兄弟。
甲:说相声离不开笑料。
乙:哪一段儿都可乐。
甲:怎么就可乐了呢?
乙:就是说得可乐嘛。
甲:当然啦,就是先说大话,替自己吹嘘。说来说去,大家越听越不像话,这乐就来啦。
乙:这倒不假。
甲:比如说:有许多的相声演员,往台上一站就吹上啦:“我有学问。”其实他没学问,您听着才可乐呢。
乙:怎么呢?
甲:您想这情理呀,哪位真正有学问的人跟人说:“我有学问。”绝对没有。真正有学问的,人家就不往外说啦。您多咱听我跟别人说:“我有学问”,我从来就没说过。我为什么不说呢?
乙:嗯——您有学问呗!
甲:那您是知道的。
乙:他也吹上啦!
甲:什么叫吹呀?我真有学问。
乙:好吧,您既然说你有学问,那我考考你。
甲:行啊!您出题吧。
乙:咱们说八个字儿?
甲:哪八个字儿?
乙:是“天”、“桃”、“林”、“海”、“灯”、“连”、“香”、“八”。
甲:就这么说呀?
乙:不。咱们打每个字里找出三位,谁部谁,上哪儿去:还得在一个朝代;还得哪个字起,哪个字落。
甲:好吧。先听您的。
乙:先说“天”字。“一大念个天。”“天”字怎么写?上边一道的“一”,再加一个“大”字,就念个“天”。“鲁肃问孙权。”
甲:问谁?
乙:问“关羽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麦城宾了天。”
甲:啊,《走麦城》,《三国》段儿。好!
乙:谁问谁?
甲:这“天”字要是出头儿念“夫”;“天”字底下加个“口”字念“吞”;“天”字上边儿加“竹”字头念“笑”;“天”字上边儿加“宝盖儿”,旁边再加“三点水儿”,那边加一“耳刀”……
乙:念什么?
甲:嗯——没有这么个字儿。
乙:这不是废话吗?
甲:说“一大念个天。”
乙:谁问谁?
甲:“鹤仙问鹿仙。”
乙:这是古人吗?
甲:唉!《封神榜》里的鹤鹿童子嘛!
乙:问谁呀?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是谁呀?
甲: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上哪儿去啦?
甲:“跨鹤上南天。”
乙:这回说个“桃”字儿。“木兆念个桃。”
甲:谁问谁?
乙:“许褚问张辽。”
甲:还是《三国》上的,问谁?
乙:问“蒋干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相府献寿桃。”
甲:噢,曹操寿日。
乙:您说啦。
甲:“一大念个天。”
乙:“木兆”!
甲:“木兆念个天。”
乙:“桃”!
甲:木头桃。
乙:木头桃?那怎么吃?
甲:“木兆念个桃。”
乙:谁问谁?
甲:“麋鹿问仙鹤。”
乙:问谁?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
甲:啊,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上哪儿去啦?
甲:“三月三赴蟠桃。”
乙:噢,蟠桃会。这回说“林”。“二木念个林。”
甲:谁问谁?
乙:“张飞问赵云。”
甲:问谁?
乙:“皇嫂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躲避密松林。”
甲:“二木念个林。”
乙:谁问谁?
甲:“鹤神问鹿神。”
乙:怎么又成神啦?
甲:您就甭管啦。
乙:问谁?
甲:“南极翁哪里去?”
乙:又南极翁?
甲:啊,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这大脑袋来三次啦!
甲:“赴会紫竹林。”
乙:这回说“海”。“水每念个海。”
甲:谁问谁?
乙:“周瑜问黄盖。”
甲:问谁?
乙:“孔融哪里去?”
甲:哪去啦?
乙:“少居在北海。”
甲:说“水每念个海。”
乙:谁问谁?
甲:这个……“鹤崽问鹿崽。”
乙:怎么又“崽”了?
甲:就是麋鹿仙鹤下的小崽子。
乙:您真能找!问谁?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是谁?
甲: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您离不开大脑袋啦!上哪儿去啦?
甲:是这个……“漂洋去过海。”
乙:老寿星过海!这回说“灯”。“火丁念个灯。”
甲:谁问谁?
乙:“马岱问孔明。”
甲:问谁?
乙:问“魏延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闯灭七星灯。”
甲:说“火丁念个灯。”
乙:谁问谁?
甲:“鹤童问鹿童。”
乙:您还能找哪!问谁?
甲乙:问“南极翁哪里去?”
甲:南极子……
乙:行了,您别往下说啦。大脑袋是吧!哪儿去啦?
甲:“正月十五去逛灯。”
乙:老寿星还逛灯?这回说“连”。“车走念个连。”
甲:谁问谁?
乙:“鲁肃问孙权。”
甲:问谁?
乙:问“张飞哪里去?”
甲:哪去啦?
乙:“三马并相连。”就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甲:说“车走念个连。”
乙:谁问谁?
甲:这个……“鹤仙问鹿仙。”
乙:又鹤仙啦?问谁?
甲:“南极翁哪里去?”
乙:哪儿去啦?
甲:他这个……“跨鹤上大连。”
乙:这南极翁哪儿全去呀!你这是没词儿啦!说“香”啦。“禾日念个香。”
甲:谁问谁?
乙:“鲁肃问周郎。”
甲:问谁?
乙:“刘备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甘露寺去降香。”
甲:“禾日念个香。”
乙:谁问谁?
甲:“鹤……”
乙:这回你找不着辙。鹤什么?哼!
甲:“鹤童……”不合辙。“鹤仙……”不行。“禾日念个香,鹤帮问鹿帮。”
乙:怎么又“帮”啦?
甲:哪!就是麋鹿仙鹤下的小崽子太多啦,长大了都“一帮一帮”的啦。
乙:你真能说!问南极翁是不是?上哪儿去啦?
甲:“西天去烧香。”
乙:行,这回说“八”。“一撇一捺念个八。”
甲:谁问谁?
乙:“曹操问夏侯霸。”
甲:问谁?
乙:问“张辽哪里去?”
甲: 哪儿去啦?
乙:“帐下吹喇叭。”
甲:说“一撇一捺念个八。”
乙:谁问谁?
甲:这个……“你奶奶问你妈。”
乙:怎么跑我们家来啦?
甲:拿你家人比古人还不好吗?
乙:行!问的那人也得是我们家人?
甲:当然啦!“一撇一捺念个八,你奶奶问你妈。”
乙:问谁?
甲:问“你爸爸哪里去?”
乙:哪儿去啦?
甲:“河边儿钓王八!”
乙:去你的吧!
现在的相声市场总有人给乱分类,什么主流相声和非主流相声,什么体制内相声和体制外相声之类,其实这些分法都有点居心叵测。
往大了说,相声按照风格和内容可以分为传统相声和现代相声,从观众角度看,相声可以分为好听的相声和不好听的相声,如果较真的话还可以分为合法的相声和不合法的相声。
在笔者看来,相声历史上传统相声的代表有侯宝林、马三立等人,现代相声的代表则有姜昆唐杰忠,牛群冯巩等组合,传统和现代融会贯通的则是马季和侯耀文。而在现代相声中登峰造极的组合则是牛群冯巩。
牛群冯巩组合几乎垄断了整个九十年代,在他们搭档的十年黄金时期,他们是相声行业的代表和翘楚。他们俩的相声讽刺辛辣、紧跟潮流、贴近生活,是现代相声的典范,很多段子如今听来不仅可乐甚至还很有借鉴意义。笔者选出牛群冯巩脍炙人口的十段相声回顾一下。
1、 无所适从
1990年春晚上牛群冯巩说的一个讽刺小段,针对的是当年各种滥发的保健鸡汤杂志,其实回过头看看,这段29年前的相声现在依然有现实意义,因为那些各种保健鸡汤文现在都转战自媒体和公众号了。经典台词:要想青春永常在,请买冯巩牌热得快!
2、 办晚会
1992年春晚的《办晚会》,讽刺的是当时流行的各种奇葩走穴和赞助商,赞助商为了出名不惜将各种不合适的东西塞到晚会上。这段相声要是拖后十年恐怕都不能过审,因为十年后的春晚也被各种赞助商绑架了,各种小品中的乱七八糟的植入不一而足。而现在的综艺节目更是过分,一场演出不植入个几十次广告都不行,去年的《相声有新人》里的各种植入让笔者都对那个白酒品牌产生了厌烦心理。
3、 拍卖
那一年由于跳水女皇高敏的一次拍卖金牌新闻,拍卖这个新鲜字眼在全国被人熟知。牛群冯巩的拍卖流程虽然没有人家那种“第一次,第二次”的紧迫感,但整场相声的效果极好,和台下的互动也很搞笑,唯一的遗憾就是施拉普纳没有再续辉煌,感觉他俩算是给施大爷弄了个flag。
4、 点子公司
可能由于头一年的《拍卖》很成功,加上当年点子大王何阳一度风靡全国,因此牛群冯巩再次紧跟时代潮流推出《点子公司》。这个段子重在一个新颖,而且几个点子还都挺靠谱,比如生日蛋糕用阿拉伯数字,BB机支持自编音乐后来用在手机上了。唯一一个没能实现的是糯米纸做配料袋,但牛群那句“牛师傅”方便面确实非常应景,因为那年的方便面广告太火了太让人印象深刻了。冯巩和牛群分开以后的作品也经常揉进去流行元素和网络语言,但感觉始终没有牛群运用的巧妙和自然。
5、 明天会更好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牛群冯巩的相声作品有所起伏,比如《最差先生》就有点咯吱人的感觉,《两个人的世界》则像是简单的逗贫。1996年春晚的《明天会更好》则是一个完全顺应时代潮流和贴近生活的相声。在这段相声里他们对社会上出现的整容和打假进行了反映,同时也照顾到了生活中的一些方面。而且这段相声用两个人对比的方式充分展示了子母哏的魅力。
经典台词“冯,迪特力施和牛本五十六”
6、 坐享其成
这段相声在舞台上拉进了一个洋车,这个做法也遭到了马季的批评,这段相声结构也并不是很好,但由于各种小包袱的运用让效果颇佳。在笔者看来,这是一段并没有经过精巧设计的相声,和后来冯巩和郭冬临那个背皇上出宫的小品类似。但牛群冯巩用他们炉火纯青的配合和包袱运用让这段相声反而成了那几年春晚他们的经典之作。
7、 两个弄潮儿
这个段子在创意上其实和王谦祥李增瑞的《换包装》如出一辙,不过让牛群冯巩改编之后说的节奏加快效果更为火爆。你要说这段子是洒狗血也行,不过这属于高级的洒狗血,几分钟的小段包袱密集效果突出,声光电各种元素运用纯熟,堪称恶搞型相声的典范。
8、有话坐着说
这也是一段改编的相声,属于荒诞和恶搞的类型。节奏明快,结构清晰,佳句不断,也算是他们的一个经典代表作,而倪萍最后时刻的加入则让这个相声的底变得特别厚实和意外,应该说这是牛群冯巩巅峰期水平的表现。
经典台词“你那五,我这六 。你埋伏,我暴露。你没事偷着乐,我天天公开哭。你站直了别趴下,我躺下就不起来。你狂吻俄罗斯,我啃死西班牙!”
9,我错了
这是一段在网络上流传很少的段子,但水平极高,作者里赫然还有冯小刚的名字,而且是第一作者。这个段子不仅讽刺辛辣,金句频出,而且形式非常新颖,全篇没有任何垫话直接切入正题。整个段子没有什么铺垫和高潮,而是全程高潮迭起,是一段讽刺类相声的佳作。
10,小偷公司
这是一段被誉为牛群冯巩最具代表性的讽刺相声,这段相声的作者也是一位以辛辣讽刺著称的相声作者梁左。本段相声用小偷的视角大胆讽刺了官僚主义,应该说比牛群李立山的《巧立名目》更为新颖也更为巧妙,这段相声堪称讽刺相声的代表作之一。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牛群冯巩的相声里没有贯口,没有太平歌词,也没有柳活儿,更没有荤活和臭活,但他们就是九十年代中国相声界的顶级代表人物,他们的相声同样能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这就说明一个道理,传统相声能做到马三立、侯宝林那个境界就是经典,现代相声能做到牛群冯巩这样同样是经典,现代相声和传统相声并不矛盾,电视相声和小剧场相声也不是天敌,相声说到底最重要的一点是作品!
不用心去攒好作品,整天把心思放在什么主流非主流,体制内体制外的纠结上,这样没有意义,相声最后还是要靠作品说话的。
相关问答
郭德纲相声台词剧本郭德纲于谦相声返场《怪治病》台词剧本郭:相声都是编的于:对郭:这段是真的于:没听说过,都是编的郭:多听...郭德纲相声台词剧本郭...
一般来说,相声大都有台词剧本的。从欢乐喜剧人几次岳云鹏说孙越时,孙越都说你写的词。就看出,会提前创作好,达到让大家笑的目的。但也有特殊情况,老郭和于...
岳云鹏:介绍一下嘛。孙越:不用介绍。岳云鹏:打南边来了一个喇嘛,手里提溜五斤鱼。孙越:鱼,那绕嘴吗?提拉着五斤鳎犸。岳云鹏: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犸,打...孙...
1、我练你奶奶个转嘴儿!我要是在你这儿要是毕了业,那我就成绑票儿的!2、我告诉你说,你怎么着?你知道咱们有个海灯么?海灯,那是我师哥,我是他师妹。我告...5...
赵丽蓉经典语录: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吃五谷杂粮的,哪有不长病的。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凡地来,*凡地走。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位伟大的先人说...不行!不行!...
[最佳回答]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演员数量:9人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骨精——姑娘——姑娘母亲——姑娘父亲——旁白...
甲:我们俩给大家表演乙:对,说一段相声甲:我们俩啊,上了台啊是搭档乙:下了台呢,是同桌甲:他就是我同桌的你,(唱)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乙:这位唱...甲:我...
郭德纲十大经典段子(热门篇)1.呵!他跟我犟嘴!你以为我不敢炖你,我们家要有锅我早把你炖了。2.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科学家会武术,流氓也挡不住...13...
小品《扶不扶》经典语录:你这走是能走啊,可你这是按表走啊你这么顽皮你家里人知道吗你要这么说话咱以后还能不能一起玩耍了我一老太太搁这儿趴...
[最佳回答]上海滩外滩地点:马路边人物:许文强,丁力,肖程程,阿华旁白:故事发生在大上海外滩边的小地摊(灯光打在许脸上)一个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羞死潘安,气死宋...